“我的目標就是做一個溫暖的高手術技術質量醫者。”初次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醫院見到黎新醫生的時候,他正在細心地叮囑一位來復查的手術患者眼藥水的使用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而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片段。黎醫生就像一只忙碌的陀螺,幾乎每時每刻都旋轉在“予人光明”的道路上。
30000張照片的堅持
黎新與醫生的緣分還要追溯到23年前。1995年從贛南醫學院的臨床醫學系畢業后,黎醫生便進入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從事臨床一線工作。從眼外傷科、眼表科,白內障青光眼科再到小兒斜弱視科,從眼科門診到眼科急診,整整十年,他打下了扎實的全眼科的基礎。由于工作出色和能力突出,2005年7月他被調入視光部后從事近視眼防治和屈光手術工作。20多年的眼科臨床工作不僅讓他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也培育了他一顆溫暖的“醫者之心”。
在黎醫生忙碌的工作時,我們發現一個小細節——每一位患者來就診時,他都會用手機拍下病人的病歷資料。黎醫生告訴我們,在他的手機里,已經存有30000多張的病歷資料和術后復診的患者眼部照片了,“這是我自己的一個習慣,每一位來求診的病人,我都會把他們的病歷和手術后來復查時的恢復情況進行拍照,儲存在手機里。如果患者來復診忘記帶病歷或者遺失病歷我可以隨時調記錄出來看;碰到一些比較特殊的病例,我會把它們整理出來再進行研究。”這個習慣他保持了十幾年,而手機中的照片他從來沒有刪除過,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讓我們驚訝而感動。
在黎醫生的手機里,除了病歷資料,還有很多他與患者的合照。說起照片背后的故事,他的眼里流露有些許懷念與笑意,“前年不是莫蘭蒂臺風嘛,災情還挺嚴重的,很多地方還停水、停電、停網絡。當天有一名外地趕來的患者,打車來醫院堅持要做近視手術。剛好我家離得挺近的就來給他做了,后來他成功摘掉眼鏡恢復了視力,看到患者特別開心其實我也很高興。”說起這個,黎新的嘴角也忍不住笑開了。
在黎醫生看似輕描淡寫的語氣背后,隱藏的是他堅守崗位的職業精神和溫暖的“醫者仁心”。他不僅是將所有的患者記錄在手機中,更是保存在心上。他對每一位求診患者的重視讓我們感同身受,覺得分外溫暖。
1000度近視的挑戰
多年的從業經驗,高超的手術技術,讓黎新成為
眼科醫院的“網紅近視手術專家”。也正因為技術的精湛,為人的謙和,越來越多“渴望光明”的患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而其中也不乏外國友人的身影。
黎新喜歡挑戰,而他也有一雙“妙手”。一些操作起來十分困難的疑難雜癥在他手中也變得“乖巧”。每一場手術之前,黎醫生都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最優治療方案。憑借著他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每一臺設備的嫻熟操作,他曾完成一名40歲曾患過“腦溢血”患者的近視矯正手術,幫助患者“恢復光明”;也曾治療過超過1000度的超高度近視患者,讓患者摘掉了佩戴多年的厚重眼鏡。而每一次高難度的手術都是他反復推敲、日夜研究的結果。
隨著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兒童的近視發病率也逐漸走高。在預防和控制兒童近視方面,黎醫生也頗有自己的心得,前來求診的患者中,也不乏稚嫩孩童的身影。除了日常工作,黎新還會積極在“眼科通”網站內回復一些患者有關“眼部”的咨詢。他無私地將多年的從業經驗轉化成網站內的一條條答案,及時傳送到每一位咨詢者的人手中。
對于患者而言,黎新不僅僅是“予人光明”的醫者,他更是一位親切的朋友。“對待患者,一定要懷揣著一顆真誠的心,用自己的熱情來服務他們,時刻將患者放在第一位。”23年來,黎醫生一直都堅持最早到醫院,最后一位下班,“我愛人問我最多的就是‘你什么時候回家’、‘回家吃飯么?’,但是我覺得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金杯銀杯其實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很多患者手術后短時間內恢復了視力都非常開心,其實這種時候我自己也很高興。”
20000雙眼睛積累
從業23年的黎新,如今已“雕刻”了20000多雙眼睛,為數以萬計的人實現了摘“鏡”愿望。對于患者而言,他是一名出色的醫生;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他還是一名孜孜不倦的“老師”:“我帶教了不少學生,包括溫州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廈門大學醫學院等等;還有部分集團內的‘新手’醫生,我也不厭其煩地進行教導,如今他們已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優秀醫者,”黎醫生的眼中流露出堅定,“我個人的力量還是微薄,預防、治療近視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而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黎醫生不僅是一名主任醫師、眼科學教授,還是一位多點執業專家。他還曾先后在福州眼科醫院、泉州華廈眼科醫院、東莞華廈眼科醫院、贛州華廈眼科醫院等8家醫院進行支援工作,2015年還到海滄區東孚鎮和石塘鎮衛生院進行幫扶工作。與此同時,黎醫生還熱衷于公益事業,于2007年加入廈門市“溫馨夕陽”咨詢服務中心,成為一名光榮的衛生類服務志愿者。
黎新醫生不僅在手術臺上“登峰造極”,生活中“精益求精”,在科研方面也毫不遜色。他曾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著12篇,參與編寫眼科專著2部,并于2017年10月參加了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的“2017 ESCRS 國際學術會議”,與國際屈光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2018年1月,他還榮膺2018關愛近視·微笑論壇手術視頻秀全國“SMILE之星”榮譽稱號,成為福建省 獲獎選手!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努力與學習。
作為思明區第七批拔尖人才,黎醫生對人才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最基本的還是要把本職工作做好,我不是一個愿意跟在別人后面走的人,而醫生是一個需要終生持續學習的職業。”他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在日常工作之余,黎醫生從未停下過學習的腳步,“我下班后或者平常休息的時候,會看看我做過的患者手術錄像,或者閱讀一些國內、外相關專家的論文與研究。我覺得身上的白大褂更多的代表著一種責任。責任大,壓力也大。做醫務工作者,365天都要堅守,而且作為一名醫生,你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患者,只有不斷鉆研,不斷打磨自己,才能給病人提供更優質、靈活的服務。”
黎新醫生說自己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做一個醫術精湛、有溫度的醫者。”而這個“簡單”的目標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的不斷努力以及一顆“予人光明”的醫者仁心。黎醫生不僅是一名在“心靈的窗戶”上雕刻的醫者,更是在患者生命中雕刻陽光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