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準媽媽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聰明、活潑的孩子。
但懷胎十月中,孩子身上攜帶什么基因,這些基因會導致什么樣的特征,很多時候都難以預料,比如早產。
早產兒和足月出生的新生兒不同,早產兒體質較弱,所以在照顧早產兒時,更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情況,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別忽視寶寶的眼睛健康情況,早產兒要特別注意預防早產兒
視網膜病變(簡稱ROP)。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發生于早產兒或低體重兒的一種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由于出生時視網膜血管發育不完全,生長發育過程中視網膜會出現新生血管以及纖維增殖等一系列病變,從而導致視網膜脫離、視力喪失,是嚴重的致盲眼病。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1-2期時只需定期隨訪,3期是黃金治療期,可以通過藥物或激光治療;如果錯過3期病變可在1-2周內發展到晚期,因此治療的窗口期通常只有短短兩周。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1-3期外觀沒有任何異常,家長發現患兒眼睛外觀異常時多數已經是晚期,往往發展到失明的地步了。
那么引起ROP的原因有哪些?ROP怎么治?能治好嗎?怎么預防?這是目前所有早產寶寶的爸媽們比較擔心的問題。

圖片來源:包圖網
引起ROP的原因有哪些?
1、胎齡:胎齡越小的孩子患上視網膜病變的幾率更高,胎齡在28周以下的孩子發病率達到80%,胎齡在32周左右的孩子發病率達到30%,如果孩子足月在36周以后出生,基本不會有視網膜病變。
2、體重:有些孩子雖然足月出生,但體重偏低,在出生后伴隨其他并發癥,如缺血缺氧或者新生兒肺炎,這些都是導致視網膜病變的誘因。
3、不規范吸氧氣:有些早產兒出生后需要吸氧氣,但不規范的吸氧會導致視網膜病變。
ROP能治好嗎?
孩子發生視網膜病變只要發現及時、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發展的。
目前國內外一致認為激光光凝是控制早期ROP病變進展的重要手段,與冷凝相比,激光操作方便,定位準確,眼內出血發生率低,脈絡膜視網膜損傷較輕,并發癥少,患兒易耐受,遠期效果好。
除了眼底激光外,眼內注射抗VEGF藥物,也是對抗ROP眼底病變,抑制新生血管增生的有效方法。
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比如玻璃體切除手術,這種手術方案它主要是利用高水準的顯微鏡技術,不僅治療效果明顯,而且安全系數非常高。
如何預防ROP?
篩查!篩查!篩查!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較早出現在矯正胎齡(出生孕周 + 出生后周數)32 周,早期發現和正確治療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如果置之不理,甚至走向失明,后果不堪設想。由于小孩不善于表達,因此對早產兒、低體重兒的篩查至關重要。
初次檢查應在出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2周開始。凡是符合篩查標準的早產兒,均應按時進行ROP篩查,并根據個人眼底情況確定復查時間,隨診直至周邊視網膜完全血管化(一般在矯正胎齡40~42周)。
2016年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啟動和開展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及治療項目”,依托廈門眼科中心的設備、技術和專家資源,有問題的患兒能及時得到救治。
在兒童眼底病的防治方面,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是公認的先驅,也是國內擅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和治療的眼科專家。2017年她曾表示,若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的早產兒,治療上會有很好的效果,基本上通過激光或手術治療,能使患兒視力完全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