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是很多人鐘愛的一種生活習慣,“今晚我要早點睡”這是當代人經常說的謊話!
生活中因熬夜導致眼睛出問題的情況屢見不鮮......

圖片來源:圖蟲網
常熬夜當“吃瓜群眾” 醒來后看啥都變形
26歲的小陳是娛樂圈“吃瓜群眾”之一,每天下班回家后就是拿起手機,看娛樂圈的動態。近來也不例外,由于“吃瓜”太過入迷,小陳熬到凌晨3點,才迷迷糊糊上床睡覺。
誰知,隔天一早準備出門上班時,小陳拿鑰匙反鎖大門時總是對不準鎖眼,而且看東西總覺得比以前小了不少,樓梯看上去也歪歪扭扭的,嚇得她班也不去上了,趕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自己得了“中漿”。
看東西霧蒙蒙看筷子變彎 醫生告知眼睛“漏水”了
30歲的王先生工作壓力比較大,經常熬夜通宵,近來他感到自己確實“熬”不住了!
近來,他發現左眼莫名其妙像蒙了一層黑色的東西,看什么東西都灰蒙蒙的,眼睛好像戴上了一副太陽鏡。更可怕的是,手上的筷子在也變得扭曲了,平坦的地面也起伏不平,直線都變成了彎的,王先生以為自己要失明了,趕緊到醫院就診。去醫院被告知是“眼睛漏水”了!
看東西變形變彎究竟是為何?眼睛“漏水”又是什么?
“中漿”被形象比喻為“漏水”,是一種常見的眼后段疾病,全稱為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
視網膜病變。主要是由于視網膜色素上皮功能損害,形成以黃斑部或附近視網膜神經上皮的局限性漿液性脫離。
“中漿”發病的位置在視網膜的黃斑區,相當于眼睛的心臟,是視覺的敏感區域。打個比方:如果說健康的黃斑是塊平整的木地板,“中漿”就像是地板漏水后發生膨脹,治療“中漿”就是要止住漏水,把它重新撫平。
“中漿”常見于25~50歲青壯年人群,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占總患病人數的80%。“中漿”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單眼發生多見,也有雙眼發病的,患者不會那么快意識到自己的視力問題。當有視力模糊、中心視力減退、注視性暗影、視物變形、變色等癥狀,比如直的看成彎的,顏色發暗等這些情況出現時一定要盡早就診。
壓力大熬夜脾氣差容易患“中漿”
據了解,“中漿”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明確,可能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其發病與年齡、性別、氣候和全身情況(如精神緊張、熬夜疲勞、妊娠、感冒、肝炎、服用激素類藥物等)有關。
根據調查大部分患者的生活習慣,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壓力大、熬夜、脾氣暴躁。尤其是脾氣火暴、遇事急躁的人群,交感神經緊張,易發生情緒波動,血液循環中兒茶酚胺升高,容易發生眼部病變。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眼底病專家提醒,保持充足睡眠、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對“中漿”的控制是十分有幫助的。
大部分“中漿”患者經過休息、輔助治療后可以自行好轉,但如果長期積液一直不吸收,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視功能損傷。所以需要眼科醫生隨診觀察,必要時需要相關治療。如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及其他個性化治療,可以根據滲漏位置、范圍、病情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